热搜: 乐发VIIAPP
中新网哈尔滨12月1日电 (记者 姜辉)《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经黑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,于12月1日起施行。《条例》共7章62条,坚持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系统治理理念,注重从污染防治向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生态“三水统筹”的治理思路转变,坚持多元共治,树立系统施策“新理念”。
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马健在发布会上介绍《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》相关情况。刘心杨 摄
“《条例》的出台,是黑龙江省全面贯彻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的重要举措,是依法治污的重要依据,为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、水生态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”。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马健介绍,《条例》深入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“河湖长制”,建立地表水环境质量激励问责制度,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,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。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,推广节水减污技术,以工业水污染防治为重点,加强水资源分类循环利用,实现绿色低碳发展。加大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湿地等保护与修复力度,培育水生动植物,恢复水体自我净化能力,系统恢复水生态功能。
《条例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,构建完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监管、相关部门在各自范围内监管的职责体系,压紧排污者的环保责任。建立上下游、左右岸政府联合协调和定期会商机制,联合监测、联合执法、应急联动,形成多元参与、区域协作、相互配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。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,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水污染防治。(完)
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 (记者 吴鹏泉)12月1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举行发布会,介绍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江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五年增长了1.78倍,目前已经达到了334万亩。
12月1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举行发布会,介绍江西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。吴鹏泉 摄
江西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杏林文化、庐陵中医、盱江医学流派和樟帮、建昌帮传承上千年;中药材资源丰富,有枳壳、车前子、栀子等多个品种道地药材。
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海涛在会上介绍,围绕“赣十味”“赣食十味”等道地中药材,江西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,重点是依托赣中道地药材、赣东特色药材和环鄱阳湖的药食同源药材三大药材产区,高标准建设赣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。
“目前,我们已经建成54个‘定制药园’,35个中药材品种建立了追溯体系,基本打通了从药园到药厂的供应链。”王海涛说。
江西还制定中药材良种繁育、种植(养殖)、采收、产地加工、储运等覆盖中医药全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,制定(修订)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、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等,全面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,完善中药饮片追溯平台建设,确保生产过程有标准、能溯源。
据统计,江西开展了91项中医药标准化研究,建立了8项国际标准、4项国家标准和8项地方标准。
在保障中药材质量、加强中药质量监管方面,江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,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晓辉说,江西各级药品监管部门上下联动、横向协作,突出检查重点、强化隐患排查,形成一张覆盖中药生产全过程的监管网络。通过监检联动、交叉检查、重点企业“回头看”等方式,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;采取群众点单、监管部门抽样、检验机构检验的形式,抽检中药饮片。对查出的问题,进行限期整改,持续跟踪整改提升情况,并视情节轻重,进行查处。(完)